破解发展难题 筑牢民生基石——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研讨班侧记

更新时间:2025-09-02 12:32:00

“卫生健康事业是重大民生事业。守牢财经纪律底线,统筹各方资源,切实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以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经济管理工作质效,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是筑牢民生福祉根基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研讨班暨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大讲堂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刘魁说。

研讨班期间,各省(区、市)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围绕财政保障、风险化解、精细管理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将国家层面政策部署与地方实践经验相结合,探索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财政协同强保障

在“十五五”即将到来的当下,行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保障问题是重中之重。

研讨班强调,争取财政支持并非“坐等靠要”,而是一项需要主动作为、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各地卫生健康委要直面挑战,推动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财政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将卫生健康事业的资金需求、使用绩效等情况清晰、及时地传递给财政部门,增进理解、争取共识。加强高位推进与高频协调,增加与政府分管领导的沟通频次,确保在关键时刻能获得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需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前谋划“十五五”项目支出规划,确保资金需求与财政支持重点相契合,为未来发展做好充足的政策和资金储备。

研讨班提出,要主动研究财政、货币、行业等政策动向,找准政策结合点和突破口,加强与地方发展改革、财政、医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形成政策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参考。内蒙古自治区联动各方,组成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财政厅参加的调研组,深入自治区直属医院及邻近省区进行调研学习,将调研报告报送自治区党委、政府,获得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示批示,以高位推动确保财政投入政策落实落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则通过建立分级分类的财政投入体系,推动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市级层面,形成以保障基本为核心,与绩效监测紧密挂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区级层面,因地制宜探索16个行政区的财政投入方式,明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的补助标准,让财政资金真正流向民生所需处。

湖南省则从深化预算改革入手,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打破支出固化格局,让预算资源更聚焦于保障医院能力提升和落实重点任务上。同时,争取财政支持,推动公立医院投入从“重物”向“重人”转变,重点支持人才引进、科研能力提升、优势学科建设及深化薄弱地区对口支援。

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投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资金,提升资金使用质效。据统计,该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连续10年下降。在省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云南省仍争取资金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切实将资金用在关键处,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织密风险防控网

随着公立医院运营环境日益复杂,债务风险、资金监管等问题成为制约各地发展的瓶颈。研讨班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核心任务之一,要求各地完善监测机制,坚持精准施策,切实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江苏省不断增强审计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的主动性与契合性,探索审纪巡联动机制,构建起“单位全覆盖、内容全覆盖、期间全覆盖”的审计工作新体系。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审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行业审计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定期会商、项目互补、成果共享机制,实现了问题线索互通、审计结果互认及专业技术互助,有效规范了行业经济管理。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打出“深入调研、分类施策”“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分层对接、争取支持”等“组合拳”,推动化解欠薪问题。在此基础上,联合多部门印发通知,从规范运行保障、强化监管联动等5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将运城市中心医院托管欠薪医院的“造血”经验在全省推广。“我们探索的是加强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山西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

精细化管理促转型

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与“长远账”。研讨班强调,要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山东省立足健康医疗数据的资源优势,以创新思维和系统举措,积极探索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价值转化路径。该省出台行政事业单位数据产品资产化工作方案、数据资产信息卡及评估报告,为数据资产试点提供实操依据。使用“红黄蓝分级监管”体系,确保数据使用的全流程安全溯源。目前,该套机制已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初步形成有偿使用资产的处置模式,唤醒“沉睡”的数据资产。相关经验获评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首批典型案例,为全国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山东方案”。

河北省以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为切入点,采取逐级压实责任、践行为民务实、有效防范运营风险等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持续为老百姓减负。按照“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顺序清退存量预交金,并试点推行“信用就医”,由金融机构垫付预交金,减轻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负担。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领域,辽宁省大连市与福建省厦门市的实践形成南北呼应。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与医保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动态对比不同医院的按病组(DRG)付费结算情况,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助力医院进一步合理控费。厦门市则在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模式下推动公立医院提质、增效、降本和创新,以精细化、内涵式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医院运营管理进一步提质增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构建专家辅导指导机制,印发相关文件,调整充实专家分片对口指导队伍,通过在地市开展专家论坛座谈、调研指导、专家咨询等方式,强化对公立医院“业财融合”项目、化债、预交金等业务的指导,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提升。

在一系列工作中,各地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提升卫生健康事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供了丰富案例。

从财政投入的精准化到风险防控的系统化,从数据资产的价值化到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加强运营管理、优化收入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均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做好风险防控,强化央地协同,优化完善经济政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确保医疗服务稳定,以及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等民生实事,都是赢得群众口碑、写好民生答卷的重点。

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王依依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图片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