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四世同堂》,我要演一辈子

更新时间:2025-05-19 13:12:00

上音歌剧院的后台,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昨晚,秦海璐再次化身为话剧《四世同堂》中那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大赤包,角逐中国戏剧的至高荣誉——梅花奖。

对她而言,上海不仅是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舞台,更是福地。


时光倒回15年前,当导演田沁鑫带着老舍那部厚重的《四世同堂》找到她时,秦海璐刚刚在香港舞台上挥洒完《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热烈与奔放。


秦海璐(右三)在《四世同堂》中饰演“大赤包”

©王凯


在香港逼仄的街边大排档,麻辣的水煮牛肉翻滚着热气,也点燃了秦海璐心中想要挑战的渴望。“我能演大赤包吗?”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田沁鑫回忆道,身形纤细的秦海璐,与原著中那个富态的“西太后”相去甚远。原本,她希望秦海璐演韵梅,“我觉得她有贤良淑德的一面”。然而,秦海璐眼中那份对艺术的追求和性格中的率真,如同盛夏的烈日般灼热,最终打动了她。“试试!”一句掷地有声的应允,开启了秦海璐与大赤包长达15年的奇妙缘分。


秦海璐(中)在《四世同堂》中 / ©王凯


为了更贴近角色,秦海璐可谓倾尽全力。

她穿上厚重的棉袄,仿佛身负百斤。腿上绑着沙袋,每一步都沉重而真实,只为捕捉大赤包那份因肥胖而略显拖沓的步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塑造角色那副饱经风霜的烟酒嗓,她竟不惜损伤自己的声带,数度失声。这种近乎“自残”式的付出,源于她对经典的敬畏,对角色的痴迷。“只有在哑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那种声音的来源、气息的走向。”她说得那样坦然,仿佛这只是一个演员理所应当的修行。


秦海璐(右)在《四世同堂》中 / ©王凯


对于秦海璐而言,上海这座城市,更承载着她诸多美好的回忆。“上海应该算是我的福地。”她坦言,自己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担任评委,执导编剧的电影《拂乡心》也曾入围主竞赛单元,主演常枫还获得了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和静安现代戏剧节“壹戏剧大赏”都在这片土地见证着她的艺术成就。


此次前来角逐梅花奖,她也怀揣着美好的期盼,希望能再次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眷顾。


秦海璐(右)在《四世同堂》中 / ©王凯


秦海璐深爱着上海的艺术氛围,她认为这座城市有深厚的观众基础和极高的艺术品位,这正是上海能够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重要原因。

她也期待着中国国家话剧院能够在即将开启的上海演出季中,将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带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与上海的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为了秦海璐角逐梅花奖,国话十几位已退休的老艺术家再次回到剧组,帮忙打理舞美、音效、服装等各个环节。

当秦海璐在后台看到那些熟悉又亲切的面孔时,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一次又一次的拥抱,才能表达她心中的感激。



《四世同堂》是我在国家话剧院演得最长的戏,它就像我戏剧生命中的一部分。”秦海璐动情地说。她希望自己能一直演下去,即使有一天不再饰演大赤包,也希望能挑战四奶奶等其他角色,与这部戏相伴一生。



“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演出时间表


开幕大戏《四世同堂》

7月17日至19日,大上海剧场


《鼓楼那些事儿》

7月25日至27日,大上海剧场


《大宅门》

8月15日至17日,上海大剧院


《直播开国大典》

9月5日至6日,大上海剧场


闭幕大戏《北京法源寺》

9月25日至30日,前滩31艺术中心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赵玥

图片:王凯,部分源自网络

编辑:江妍

©新民晚报文化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