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8年时间为170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

更新时间:2025-04-04 10:30: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但由于当年战事匆忙,不少牺牲的烈士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于他们曾奋战过的土地上。为了帮助烈士找到亲属,让英雄魂归故里,许多人在默默努力着。

18年来,志愿者张红琢已经帮助1700多名烈士找到了亲人,他的心愿是为更多烈士找到亲人。前不久,他又帮助一名四川籍的烈士找到了亲人。

4月1日,根据志愿者张红琢提供的线索,一位烈士的亲属在家乡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四川南充市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

此时,距离他们上一次收到烈士的信息已经过去了整整73年。1952年,烈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踪的消息传到了家乡。73年后,亲人们终于找到了烈士的安葬地。

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一共安葬了23位抗美援朝烈士。他们都是在朝鲜战场负伤之后,转送到当时的103野战医院进行治疗的。因为伤势过重牺牲了,当地政府就把他们安葬在了这里。

北京市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三级调研员 杨玉祥:据当地老人讲,当时这些烈士们伤势很重,有的是冻伤,有的是受到生化武器的袭击,牺牲后,所有的烈士都是深埋的。

献上一束花,为70多年没有回家的战士拂去身上的尘土,擦拭干净墓碑以后,唐尤东的名字清晰可见。

唐尤东烈士的侄女 唐培焕:亲爱的叔叔,你跟着侄女回家去,一家好团圆。谢谢你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志愿者张红琢的眼眶也湿润了。

为烈士寻亲志愿者 张红琢:他们活到现在,不牺牲也是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作为我们志愿者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烈士回家,让更多的烈士亲人在墓碑前相聚。

走访多个陵园补全烈士信息

唐尤东烈士1951年牺牲,当时他只有23岁,生前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而在墓碑上烈士的名字“唐友东”也并不准确。张红琢所在的唐山市距离四川南充市将近2000公里,那么,张红琢究竟是如何找到烈士亲人的呢?

张红琢为烈士寻亲始于2007年。当时他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其中28名唐山籍烈士无人认亲。想到烈士英勇牺牲后,家属苦苦思念却无处寻找,张红琢萌生了为烈士寻亲的念头。

为烈士寻亲志愿者 张红琢:我跟太原联系,说我可以去找家属。他们说那太好了,咱们一起给烈士找家,这么做起来的。

从那时起,奔波于各地的烈士陵园就成为张红琢生活的一部分。每到一座新城市,他总会提前规划路线,尽可能走访多个陵园,系统拍摄烈士的墓碑照片。

每到一个陵园,他会先跟工作人员确认哪些墓碑没有烈士亲属祭扫。确认没有亲属祭扫的,张红琢就把信息记录下来。回家后,通过地方志、烈士英名录等资料比对核实清楚烈士的身份信息,再通过实地走访或借助媒体、社会力量发布寻亲信息,寻找烈士亲属。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烈士信息残缺不全,登记的姓名音同字不同的情况很普遍,唐尤东烈士就属于这种情况。

2014年就拍到了唐尤东烈士信息,为什么今年才找到他的亲人呢?在张红琢的家中记者发现,各地的地方志和《烈士英名录》把阳台都堆满了。墓碑上的信息显示,“唐友东烈士的籍贯是四川南部县”。可张红琢查遍了家里的四川烈士英名录,并没有找到烈士的信息。近几年,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开通了查询功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张红琢开始了查询。

直到2023年,张红琢用“唐犹东”的名字,终于查到了烈士的信息。今年3月底,当记者联系张红琢说要来采访他时,他把唐犹东烈士的信息发给了记者,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烈士的亲人。

记者联系了南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查找档案后发现,确实有位唐犹东烈士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踪。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烈士的侄儿和侄女。唐尤东烈士只有一个哥哥,已经于1999年去世。

唐尤东烈士的侄女 唐培焕:我们父亲去世的时候提醒我们,他说他始终有个遗憾,没见到叔叔的面。

近些年,在整理抗美援朝烈士信息时张红琢发现,很多烈士在重伤或患病后,回到了国内的后方医院治疗,牺牲后就安葬在了国内,而他们的亲人并不知情。

为烈士寻亲志愿者 张红琢:我手上有800多名烈士的详细信息,我想通过新闻媒体,找到烈士家属,让烈士魂归故里。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文为明 李天雷 河北台 南充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