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乌米饭,长桌宴……3月31日,“传承畲族文化,焕发畲乡光彩”——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三月三”民俗活动举行。畲族同胞以多彩活动迎接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现场悠扬婉转的畲族歌曲不绝于耳,八方来客共赏浓浓畲乡风情。
这是一年一度的美好约定,也是展示民族文化的一场盛会。在“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加持下,嶂背村打造文旅品牌,走出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载歌载舞
领略畲乡独特风情秀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在这一节日里,大家举行集会,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活动中,从精美的彩带服饰到寓意吉祥的竹鼓舞,从悠扬的山歌到独特的婚嫁习俗,畲族文化的多元面貌在舞台尽情展现。

畲族同胞以多彩活动迎接传统节日“三月三”。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 卢泓宇 摄
在舞蹈《彩带情丝》中,“三月三”民俗活动拉开帷幕。畲族彩带是畲族服饰的重要元素。舞者手持彩带翩然起舞,向观众传递美好与祝福。迎宾仪式上,表演者走下舞台,向客人们献彩带、敬酒,展现畲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创新节目《畲乡三月三·法治三字经》中,孩子们以课桌舞形式,用畲语传递法治知识,展现文化传承新思路。《薪火相传》是活动亮点之一。孩子们通过充满力量的舞蹈,还原畲族传统劳动场景,生动再现畲族先辈的奋斗画面。精彩纷呈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在畲族文化魅力中,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除畲族歌舞表演外,现场还设置农特产品展销、文创市集、中医义诊等。在农特产品展销区,畲乡甜茶、大笼粄、糍粑、艾粄、萝卜粄、酱萝卜等特色传统美食一一展示,引来游客驻足品尝。畲族长桌宴将活动推向高潮,宾客们品尝富有特色的乌米饭、酿豆泡、糍粑等美食,感受独特的饮食文化。
交流碰撞
村校联动传播畲族文化
“三月三”畲族民俗活动既是当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活动现场,广州理工学院教师山歌队“壮韵组合”用壮语演唱了一首《三月三来共欢乐》。主唱韦淑英是广西壮族人。她说,“三月三”同样是壮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举办这样的民俗活动非常有意义,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为山村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当天,摄影爱好者向先生第一次来到嶂背村感受“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非常不错,热闹又精彩,人气也旺,乡村建设得也漂亮,富有民族风情。我拍了很多照片。”
活动现场还举行揭牌仪式。今年,嶂背畲族村与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签约,挂牌“岭南畲族民间艺术美育实践基地”“岭南畲族民间艺术实习实训基地”“岭南畲族民间艺术产教融合研学基地”。“成立基地后,会有越来越多人来村里感受畲族风情。”嶂背村党支部负责人蓝计香透露,未来,嶂背畲族村还将与更多学校签约,继续将畲族文化推广出去。
多元守护
文化根脉活态传承
嶂背村是博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也是博罗保存最完好、人口最集中的畲语遗留地。此次“三月三”民俗活动,让大家关注到,畲语和畲族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嶂背耀伟畲族小学校长蓝榕娣介绍,该校从语言教学、舞蹈传承、歌曲传唱三方面来传承畲语和畲族文化。开设双语课程,通过每周一节的畲语课结合自研的3本畲语校本教材,带领学生学习畲语。不少学生已能用畲语日常交流。编排畲族特色韵律操、竹竿舞,挑选多首优美畲族歌曲融入校园文化,让孩子感受和传承畲族文化。

广州理工学院教师山歌队“壮韵组合”演唱歌曲《三月三来共欢乐》。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 卢泓宇 摄
受蓝计香邀请,嶂背村“艺术村长”、暨南大学城镇民族社区语言服务与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范俊军,带领其硕博生团队专程赴嶂背村开展文化交流。团队成员、该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刘贤娴说,在这里,她看到了嶂背畲族村以“三月三”为载体,在民族融合进程中探索“多元一体”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既需要坚定信念与创新魄力,也离不开科学方法。嶂背村民们用活态展演、教育融合等方式守护文化根脉,是传承践行者。未来我们将结合专业知识,与他们共同探索语言文化保护模式。”
文旅融合
助力畲乡精彩蝶变
近年来,嶂背村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打造凤凰歌舞队,走出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山川之美、文化之韵更好助力畲乡精彩蝶变。
凤凰歌舞队成立以来,深挖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编排特色歌舞。不仅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还巧妙融入现代艺术元素,让古老的畲族文化以崭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在文化推广与发展模式上,嶂背村积极践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在村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另一方面,主动与上良民宿、罗浮山风景区等单位合作,举办畲族民俗文化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成功将当地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蓝计香介绍,自从2023年推出“三月三”文化节品牌以来,通过长桌宴、乌米饭制作、歌舞展演等沉浸式体验,每年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33%。今年2月11日,2025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此举行,畲族文化亮相全国舞台。蓝计香表示,接下来将深挖畲族文化资源,转化成更多独具畲族特色的体验项目,如加强畲族歌舞的培训,挖掘畲族传统手工艺如织彩带、编织篮子等,挖掘畲族传统体育项目《龙接凤》《摇锅》《龙凤行》等,打造沉浸式、互动式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 卢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