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鲁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包括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影响大变局的重要变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点领域。对我国而言,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从宏观上看,数据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据要素把握数据特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以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及相互赋能,提高各类要素的创新发展活力,拓宽价值创造空间,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需要用好数据,在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中,创造价值、体现价值。以价值化为目的的数据应用,也即数据要素的配置过程,要重点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让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企业降本增效里,体现在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体现在发展数字消费上,体现在促进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和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体现创新驱动的指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数字经济事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紧抓发展数字经济的长远需要和现实紧迫性,需要明确政府数据工作的战略定位,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当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从实际情况看,近些年来,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的数据工作已实现良好开局。我们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数据开发利用提挡加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探索布局,数据生态培育成效初显。
数字经济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要实现规范安全发展,这就需要数据工作遵循“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进行创新性变革,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引领、市场培育、统筹协调、监测评价”作用。
首先,需完善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通过规划编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促进算力中心、数据交易机构等数字基础设施与产权、流通、收益分配等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能够促进数字产业加快发展与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增强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宏观引领作用,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其次,改变对数据应用的传统认知和固有束缚。把握数据特性和作用机理,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应加大改革力度,不仅要从应用的角度看数据,更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数据应用,勇于破除束缚数据生产、流通、利用的惯性思维和条条框框,协同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第三,发挥好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工作方式创新。充分调动数据管理和各持有部门的积极性,强化跨部门、跨层级沟通协调和政策协同,合力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开发利用。同时要加强数据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数据系统不能与别的部门简单叠加,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找到抓手和平台,调动新的资源和力量,比如,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谋划一批牵引性、创新性、撬动性强的数字化转型工程,带动大中小企业梯度式、集群式发展,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开辟出新的工作增量空间,以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梯队。等等。在这些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创新过程中,重点要在关键任务、工作机制、监测评估、试点试验等方面下大功夫。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工作评价体系。数据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谋划推动数据工作应着重参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否有效,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效果怎样,包括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人才培养、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消费、数字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成效,数据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应以回答好这些方面的问题,作为评判数据工作实效的标准,促进数据工作的落地见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