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华:以光为翼,照亮残障群体的星辰大海

更新时间:2025-05-18 14:32: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顾剑 樊燕飞

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残障人士王雪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文新街道供图

自幼年起,命运似乎对王雪华格外苛刻,将他置身于无边的黑暗之中。然而,正是这份残酷,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王雪华,一位一级重度视力残疾人,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乐,激励着每一个追梦人的心灵。

这位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视障企业家,在文新街道扎根二十载的“追光者”,用盲杖丈量出创业之路,更以“街道搭台、企业唱戏、残障共融”的模式,书写了基层助残的动人篇章。

当命运关上一扇门,他用创业凿开一扇窗。2003年,当许多人还在命运的泥沼中挣扎时,王雪华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业的征途。他深知,残疾并非束缚,而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于是机缘就这样诞生,在文新街道的政策扶持下,王雪华租赁街道旧厂房创办“467创意联盟”。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片占地不足20亩的园区,会在街道“文创产业强街”战略推动下,成为杭州城西的经济新引擎。街道通过协调楼宇资源、对接文创政策,助力园区从单一厂房升级为“一园多点”的产业集群——总楼宇面积达15.6万平方米,累计孵化600余家文创科技企业,年租金收入突破8000万元,成为杭州市级文创产业园区标杆。

文新街道供图

“园区能有今天,离不开街道‘店小二’式的服务。”王雪华坦言,文新街道为园区量身定制“行政审批代办绿色通道”,并牵线搭桥引入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资源,促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经过共同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467创意联盟荣获杭州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王雪华本人也荣获“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更在2023年被评为杭州市第二届十佳自强创业之星。

从照亮自己到温暖他人,他用大爱重构生命的半径。王雪华深知,自己走过的路,是无数残障朋友梦寐以求的光明之旅。因此,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创业者,更是一位心怀大爱、致力于点亮他人希望之灯的使者。

从2020年设立“浙江省特教园丁奖”,五年捐资110万元表彰150名默默奉献的特教老师;到2022年打造2000平方米“潮未来”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孵化残疾人创业企业15家;再到2023年斥资百万筹建“杭州六六声生残疾人艺术团”,为视障群体开辟艺术新赛道——王雪华用四年时间,在助残领域划出一道从“教育奠基”到“经济赋能”再到“精神破界”的上升曲线。

当视障艺术家在聚光灯下奏响命运交响曲,他们撕掉的不仅是“被帮扶者”标签,更是社会偏见的锁链。2024年,王雪华还先后担任西湖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积极为残障群体发声。

文新街道供图

真正的强者,是让更多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触摸星辰。作为省市区三级盲协负责人及文新街道政协委员,王雪华始终站在助残创新最前沿。在盲协工作中,他打造“六六到天天”就业平台,三年累计举办视障招聘会促成120余人次就业;创建“视界无疆·艺启航”艺能培训项目,开发触觉绘画等课程惠及87名学员;抗疫期间捐赠10万元物资,街道总工会则“暖心反哺”,解决其员工子女入学难题。

“助残不是单向施予,而是双向奔赴的社会实验。”政协履职期间,他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其《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案》促成辖区12个老旧小区盲道改造及电梯语音系统升级;《残障企业税收优惠建议》推动杭州市残企社保补贴比例提升至50%,惠及23家街道企业。通过政协助力与盲协实践,他成功将助残工作转化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经验,实现社会服务与政策优化的良性循环。

从创业者到引路人,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王雪华用二十年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厚度。正如他常说的:“看不见光,就去成为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