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胡星访
4月3日,深圳正式启动“圳帮扶”资助计划。该计划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深圳慈善会共同发起,旨在以公益为纽带,通过“圳帮扶”资助计划广泛链接资源,创新社会帮扶模式,推动深圳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进入双向赋能的新阶段,探索社会公益助力共同富裕的“深圳方案”。

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圳帮扶”资助计划发布会现场
创新机制赋能乡村振兴“深圳样板”
据深圳市慈善会介绍,“圳帮扶”资助计划聚焦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推出“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动态评估—长效跟踪”全链条管理模式。计划将遴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项目,通过深圳社会组织专业赋能和资源链接,带动多方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特色公益项目,形成深圳与对口地区共建社会帮扶品牌的良好氛围。
“我们期待以深圳的创新经验和公益资源为依托,尝试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可持续的落地模式。”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该计划包括遴选10个“圳帮扶”典型项目,20个“圳帮扶”特色项目、部分“圳帮扶”推广项目,将以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及农村来深建设者困难群众的真实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深圳与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在产业、民生、人才、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形成“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多方共建”的协作机制。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介绍“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圳帮扶”资助计划方案
三大倡议构建社会帮扶新格局
“圳帮扶”资助计划发布会上,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提出三点行动倡议:一是选准角度,积极申报。鼓励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聚焦乡村五大振兴,申报策划一批“小切口、大成效”的优质项目。二是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省内各工作队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深圳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当地资源禀赋深度耦合,在项目运作中践行双向赋能导向,做实项目成果。三是注重实效,久久为功。深圳市慈善会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及时优化帮扶措施;培养执行团队,丰富完善项目库并拓展合作空间,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努力让对口地区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据了解,深圳自2010年起已连续15年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涌现出信义捐资助学、腾讯“为村”“耕耘者振兴计划”、平安“三村”等一批特色帮扶项目。今年推出的“圳帮扶”资助计划,既是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主动作为,更是推动社会帮扶从“单向输出”向“双向赋能”升级的创新举措。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特区动能
作为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今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重要抓手,“圳帮扶”资助计划将预计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样板。“乡村振兴是耐力长跑而非百米冲刺。”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深圳将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持续深化社会帮扶模式创新,为全省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据悉,申报项目将于4月20日17点前完成征集,6月公布项目资助名单。项目实施期间,深圳市慈善会将为入选项目开展培训辅导,并同步开展项目监测督导评估,对项目团队给予不同的资源支持,提升项目成效。明年5月至6月,将联合项目评审小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成效,提炼“圳帮扶”模式路径建设经验,树立乡村振兴项目典范。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