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酒传媒

文 | 曾琼仪
在晨雾还未散尽的长宁站,G2277次列车正缓慢地驶入这片被酒香浸润的土地。
这一次,川酒媒体产区行来到了宜宾。

刚走出火车站,鼻尖已捕捉到风中飘来的酒曲芬芳——这或许就是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独有的迎客礼仪。
从“金字塔”梯队,到“世界级”生态圈
谈及宜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五粮液。但事实上,五粮液只是宜宾产区的其中一面。
作为中国五粮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宜宾以“一核多点”的产业格局构建起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坚实底座。2024年,宜宾白酒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占全国白酒产业营收的四分之一、利润的六分之一,成为中国首个规上酒企年营收超2000亿元的产区。

在本次产区行的过程中,微酒发现,这一成就的根基,源于其独特的“金字塔”式产业梯队:
首先,是塔尖引领。
如今,五粮液集团公司坐拥两家A股上市公司。其最大的白酒酿造车间年产能力达4.2万吨,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当走进五粮液的生态酿酒基地,微酒看到的是一个头部企业对于品质的深耕。从传承传统酿造技艺到不断完善全产业链一体化质量管理模式,五粮液将传统与科技完美融合,共同赋能产量提升、品质提升、风味提升。

其次,是腰部支撑。
不论是叙府酒业通过战略混改实现品牌价值三年增长45%,储能达10万吨;还是高洲酒业以“原酒+成品酒”双轮驱动模式,基酒储藏量达20万吨,连续九年蝉联中国原酒生产企业价值榜首;亦或者是南溪酒业依托劲牌集团40亿元投资,建成两千余口不锈钢智能窖池,打造草本浓香差异化赛道......
即使处于行业调整期,宜宾产区的腰部,仍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后,是基底协同。
微酒了解到,整个宜宾产区依靠280家中小酿酒企业与131家配套企业形成全产业链闭环,如珙县糯高粱基地、宜宾纸业包装、菜鸟网络物流枢纽等,“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生态产业链。
在此背景下,宜宾市酒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名酒优势,围绕“大中小、上下游、酒文旅”一体化发展路径(大中小:即以五粮液为龙头、10户腰部企业、300多户小微企业为基石的白酒产业集群;上下游:即贯通原料种植、白酒酿造、包装材料、仓储物流、会展金融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酒文旅:即坚持把“酒”作为特色文旅资源,构建集美酒体验、美食餐饮、美景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大力塑造“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品牌,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聚焦智能酿造与绿色革命的“宜宾式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走访过程中,微酒发现面对行业深度调整周期,宜宾产区更以“科技+生态”双轮驱动重构产区形态。

先看科技。
从五粮液的10万吨生态酿酒二期扩建、智能仓储升级、绿色包装研发项目到叙府酒业依靠川酒研究院与重点高校紧密合作,推进酿酒工艺系统性开发,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从竹海酒业线上融合AI优势,聚焦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做内容电商到高洲酒业通过建设智能化车间稳定出酒率再到长兴酒业将通过智能化、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

可见,大中小酒企的目标都指向数智化转型。
再看生态。
毗邻蜀南竹海,竹海酒业可以说正是生态酿酒的生动写照。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竹根过滤的纯净水源和悠久的生产工艺,竹海酒业不仅先后研发出一系列特色产品,进一步夯实竹海酒业“中国生态酿酒典范”的基础,更斥资千万将“竹海酒庄”创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蜀南竹海的文旅优势。


另一边,五粮液加快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门户区东方酒谷建设进度,发挥五粮液厂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融合五粮液古窖池群、明代古窖泥活态保护群落、“东鑫和”酿酒作坊遗址、旧州塔、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酒圣山等一批具备极高历史文化、游览观光、科普研学价值的游景点,推进酒旅融合、酒文融合、酒城融合。

在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的同时,生态也正在赋能企业们的酒旅融合发展,这才是宜宾产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真实体现。
从科技到生态,当五粮液的智能酿造车间与南溪的草本浓香实验室同步轰鸣,当竹海的生态酒坊与高洲的储酒库共同呼吸,宜宾产区正以“守正创新”的实践,为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

从地理标识到文化坐标,宜宾产区的“阳谋”
2024年,宜宾产区白酒产业营收超2000亿元,成为首个规上酒企年营收超2000亿元的产区;更以不到全国十二分之一的产量,创造了全国白酒四分之一的营收和六分之一的利润。
如今,跨越2000亿门槛,宜宾产区的战略目光已投向3000亿目标背后的价值重塑。

在政府层面,宜宾早就把白酒产业放在全市四大主导产业的首位,成立了白酒产业发展推进组,并组建白酒产业发展专班,成立产业平台公司四川酒茶集团。此外,还单独成立市酒业发展局,整合归集一二三产涉酒职能职责,被业内认为是宜宾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企业层面,无论是五粮液还是叙府、高洲等腰部企业,都正在通过寻找加固差异化优势,形成多条线增长路径,从而实现增收。整体看来,宜宾产区内规模化品牌的量在可预见的提升。







可以说,宜宾正以“中国五粮浓香核心产区”认证为支点,推动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跨越。
从杜甫笔下的“重碧酒”到今日的2000亿产业集群,宜宾用一杯酒书写了中国白酒的进化史诗。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三江交汇处”,更是传统与科技、生态与效率、本土与全球的交汇点。

在“量价平衡、年轻化、碳中和”的行业命题前,宜宾的答案是——将地理禀赋升维为文明坐标,让长江头的酒香成为世界品味中国的最佳注脚。
在今天看来,3000亿的宜宾产区,已有了初始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