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被药“割烂”,只因少喝一口水!医生:很多人还在犯错

更新时间:2025-04-11 20:00:00

几片药下肚

食道竟长满“刀口”

35岁男子服药后的一系列动作

引医生急呼:

这简直就是在“自残”

究竟是怎么回事

新闻速递

几片药引发的“食道危机”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宁波35岁的张先生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服药时仅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

次日一早,他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经分析这正是药物长期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

危险的服药习惯

你中招了吗?

生病了吃药是“基本操作”,但是您真的“吃”对了吗?这些错误示范,你中招了吗?

饮水量不足:仅用一口水送服,导致药物滞留食管。

错误姿势:服药后立即平躺或弯腰,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

忽视剂型:掰开肠溶片或咀嚼缓释胶囊,破坏药物保护层,增加刺激性。

干吞药物:不用水送服,药物直接黏附食管黏膜。

用饮料送药:茶、咖啡、果汁等可能改变药物性质或加重刺激。

多种药物同时吞服:药片堆积在食管,延长接触时间。

服药后立即运动:身体晃动可能导致药物卡在食管褶皱中。

忽略服药时间:未按医嘱空腹或餐后服用,影响药物溶解速度。

药物究竟是如何损伤我们的食管的?

当饮水量不足时,药物可能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多西环素为例,这种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开始腐蚀黏膜。平躺姿势更会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导致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科学服药“三要诀”

1、喝够水:200毫升是“保命线”

充足的水(建议200-300毫升温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帮助药物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黏附滞留。水温以约40℃为宜,避免过烫或冰水刺激黏膜。

需特别注意胶囊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和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前者因外壳遇水易变黏,需250毫升以上水送服;后者需空腹服用并用300毫升以上水,服药后30分钟内禁止平躺或进食。

2、保持直立:30分钟是“黄金时间”

服药后保持坐直或站立至少30分钟,利用重力加速药物通过食管,避免因平躺或弯腰导致药物回流滞留。

特殊场景如睡前服药需提前1小时完成,确保药物完全进入胃部;行动不便者可用枕头垫高上半身至45度角,减少风险。

3、特殊药物特殊处理

本文转自【武汉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