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科技节】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贵州“落地生根”——贵州举行省内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

更新时间:2025-05-27 00:06:00

5月26日,2025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贵州科技节“创新黔行·聚势赋能”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在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举办。活动中,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多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贵州技术交易市场遵义市专区等5个市(州)专区同步启用,并进行了一系列省内外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和路演。

活动现场

“调动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参与和实施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是衡量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负责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运营的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玉玫表示,要打通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就需要“供、需、服”三体协同。

活动现场

自去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东数西算”等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积极搭平台、汇资源、聚人才、建体系、促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分阶段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服务。截至目前,共举办产学研各类活动120余场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近600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70项。

活动现场布置的科技成果推介展板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贵州技术交易市场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5个专区在现场启用。预计到2027年,贵州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双轮驱动,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市(州)专区,基本建成要素齐备、效能突出、充满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贵州技术交易市场5个市州专区同步启用

针对各市州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面临的成果挖掘、采集、分析难度大,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匹配难的问题,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在活动中为遵义市专区、黔西南州专区进行了区域企业技术需求发布。

“此次活动通过专业的交易市场、专业的技术经理人,进行技术需求的发布,对高校院所的技术进行采集、挖掘、分析,有利于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痛点,提高匹配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遵义市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都忠兴告诉记者。

活动现场布置的科技成果推介展板

截至4月30日,贵州技术交易市场遵义市专区面向赤水市、仁怀市、桐梓县、道真县、正安县、务川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国开区、高新区等区域按规范开展企业创新需求入企服务,共收集需求技术企业37家,挖掘2025年第一批企业技术需求38项。当地聚焦科技与产业联动,推进新技术场景示范、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规模化应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

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设立的对接交流区

活动现场,贵州大学、贵州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五家单位与有关企业“牵手成功”,现场签订了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协议。项目涉及煤矸石生产铁红技术中试实验、电石渣资源化利用及其湿法脱硫关键技术开发、贵州中药材(五味子)有关标准品的制备工艺研究、“黔链循环”有色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与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集成应用、贵州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建设及康养产品研发等领域。

现场签订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协议

此外,兰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优秀成果纷纷登台亮相,涵盖功能材料应用、微矿分离及土壤改良、AI煤炭开采等多个技术领域。

活动现场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路演为契机,充分彰显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让技术自证实力,让数据传递效能;希望企业家朋友们把握良机,以需求为导向,精准锚定契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路径;希望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技术经理人持续优化服务,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贴心‘店小二’,推动创新要素在贵州大地自由奔腾、活力迸发。”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友昌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