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受其所难”——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风险源

更新时间:2025-04-07 22:07:00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受其所难”——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风险源

新华社记者阚静文

“住手!”“抗争”“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美国!”,超1000场游行,逾50万人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最新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加之美国政府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发美国国内及欧洲强烈抗议,连日来,多地民众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不满与愤怒。

金钱、领土、权力——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总结为这三个关键词,并指出这些既是目标、也是手段。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一篇文章写道: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威胁之一。

“美国修建了一道‘关税墙’”

“特朗普政府想要重塑全球经济秩序和美国在其中的地位。”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为此美国修建了一道“关税墙”。

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将“关税墙”越垒越高: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关税、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加之最新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关税大棒”无差别砸向所有贸易伙伴。

美方措施引发多方批评和反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脆弱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令人担忧;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批评美国的关税政策没有逻辑依据,违背澳美两国伙伴关系基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说,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英国的国家利益。此前,加拿大已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欧盟也决定对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

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受关税政策冲击最严重的很可能是美国自身。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报告指出,从长远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明显萎缩;由于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上升,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扬·哈丘斯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7%;《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别国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将影响美国近800万人就业。克罗地亚利贝尔塔斯国际大学教授卢卡·布尔基奇表示,美国中产阶级、蓝领阶层都将受到较大影响,“关税战”并不会像特朗普宣称的那样,“让美国再次伟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将拖累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分析人士警告,美国加征关税会损害全球经济,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并对全球产供链造成冲击,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加剧国际经贸关系紧张和全球经济格局分裂。

智利总统博里奇说,美国政府加征关税这一单边主义行为将包括世贸组织框架在内的所有原则都抛在一边,是在拥抱“强权即公理”的理念。

“美国回到了旧式帝国主义风格”

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职演讲中毫不掩饰地提出美国的领土扩张诉求,称要“将国旗插在新的美丽地平线上”。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一种危险的言论……这会成为全球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特朗普近来频频宣称“无论如何都将得到格陵兰岛”,反复强调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多次威胁要“收回”巴拿马运河,还签署行政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网站刊文说,特朗普的言论映射出其通过领土征服获得权力的侵略心态,美国已经沦为“一个纯粹的霸凌者”。

“美国回到了旧式帝国主义风格。”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莫妮卡·达菲·托夫特说,殖民体系崩塌后,帝国主义不再依赖领土征服,美国一度转向一种更隐蔽的帝国主义形式,即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发挥影响力。而特朗普的言论表明,美国又重返要将他国领土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扩张主义模式。

特朗普政府此举引发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丹麦国防大臣波尔森表示,美国吞并格陵兰岛“不会发生”;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强调,巴拿马运河主权不容讨论;加拿大总理卡尼警告,特朗普想毁了加拿大,“我们不会让他得逞”。在民间,格陵兰岛民众举行反美游行,抗议特朗普“夺岛”言论;加拿大多地爆发抗议活动,反对美国的威胁言行;“抵制美国货”浪潮席卷欧洲多国,凸显美欧关系日益紧张……

分析人士警告说,特朗普的扩张言论不论会否成为实际行动,都已对他国主权及国际秩序造成威胁和冲击。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刊文指出,在特朗普希望开启的时代里,依靠武力可以强加自身意志,征服和瓜分领土成为一种常态,而国际法、多边主义等则面临破碎的风险。

威胁和武力只会增加冲突风险

“美国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美国《欧亚评论》网站近日刊文写道,“制裁、威胁、勒索、军事干预,甚至殖民式的资源开发,都被视为确保美国优势的‘合法’手段”。

在多个国际热点问题上,美国连续推出“胁迫剧本”。面对中东乱局,要求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不按我说的做,所有哈马斯成员都不会安全”;提出“清空加沙”,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在伊朗核问题上,声称“要么谈判,要么动武”。围绕乌克兰危机,特朗普政府用对俄罗斯制裁加码和向乌克兰停止援助的威胁来强迫双方按照美方要求进行谈判,同时还觊觎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并企图“拥有”乌方核电站。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阿伦·戴维·米勒认为,特朗普政府就乌克兰危机提出的方案只顾当下,其真正在乎的是为自身攫取短期政治利益,而非真正解决问题,这必然导致无法为危机解决提供稳定持久的方案。美国智库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纳·图西说,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外交不是通过严肃谈判,而是为了表演、施加影响以及构建于己有利的叙事”。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美国的方案牺牲了乌克兰利益,令乌方难以接受,而俄美在停火条件上分歧也不小。美国光想靠施压、利诱就想“速战速决”解决危机并不现实。在中东,美国的胁迫外交同样难熄战火:以色列近来恢复对加沙地带的袭击,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进一步升级,并对伊朗以武力相威胁,导致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加剧。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彼得·布鲁姆撰文指出,只要美国的外交政策还是为了服务自身霸权,它就不会放弃各种胁迫手段。西班牙政治分析人士阿尔瓦·莱瓦指出,美国妄图以威胁和武力实现和平,只会增加冲突升级的风险,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和不安全。

“美国已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最大搅局者”

“权力至上、土地控制、经济与军事胁迫,以及完全虚伪的道德,构成了当下美国帝国主义的丑陋特征。”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西蒙·蒂斯德尔写道。

国际政治分析人士指出,不论是美方的关税政策、扩张野心还是胁迫外交,体现的都是单边主义内核和“强权即公理”的霸道逻辑。“这是一种修昔底德式的世界观——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受其所难。”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詹姆斯·林赛撰文指出。

正是受这种世界观驱动,美国奉行“丛林法则”,痴迷于“美国优先”,肆意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美国已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最大搅局者。”埃及《金字塔报》网站这样评论。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3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英国、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中一些下降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加拿大安格斯·里德研究所3月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有73%的加拿大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加拿大人对美国的好感度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各国开始在贸易、安全等领域寻求“去美国风险”:法国强调欧洲“战略觉醒”的必要性;欧盟推出《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旨在提升欧洲防务能力;加拿大表示将加强自身国防工业建设,在安全领域摆脱对美依赖;多个阿拉伯国家提出重建加沙地带的“阿拉伯方案”,反对美国提出的“清空”和“接管”加沙地带计划;在美国推崇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加强经贸往来,深化多领域合作……美国彭博社文章写道:“如果美国最终陷入孤立,任何人都不应感到惊讶。”

“随着美国自身道德和政治的崩溃,其他国家和机制走向崛起并重塑全球秩序。”英国《卫报》近日刊文说:“在特朗普政府投下一片巨大阴影之际,越来越多国家正在走出美国的阴影。”(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