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印斗镇:有事不出“网”,难题不出“格”~

更新时间:2025-04-19 08:29:00

 “一张网”兜起民生百事,“五级长”激活治理末梢。在米脂县印斗镇的沟峁梁岔间,一支由657名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乡贤能人组成的“五级五长”队伍,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破解难题。自2022年至今,这支队伍累计走访群众2.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隐患30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个。


印斗镇沙坪村四级长入户宣传。周海月 摄


今年以来,该镇进一步释放基层活力,创新“5+1”工作模式(“5”,即成立一个指挥中心、实行一套工作机制、优化一支工作队伍、发放一张联系卡片、派出一个督导专班;“1”,即和事堂),以党建引领为“针”,以五级五长“5+1”为“线”,在基层治理的经纬间“绣”出了一幅“民呼我应、民忧我解”的生动图景。



党建筑基 织密治理“经纬网”


“过去村里矛盾调解靠村干部‘单打独斗’,现在有了‘五级五长’,问题不出网格就能解决!”据印斗镇党委书记艾峰介绍,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该镇根据“中心统调、一网统管、资源集约、治理高效”的工作思路,构建起“党委书记一级长—包片领导二级长—党支部书记+专业三级长—网格四级长—户联五级长”的五级架构,推动治理力量直达末梢。


此外,该镇还研究制定《印斗镇“五级五长”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按照党建引领、分级管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奖勤的原则,将三级长、四(五)级长的日常考勤、入户走访、信息上报和民情掌握情况等纳入考评范围,采取“五方双向”评分办法,用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



多元聚力 绣出和谐“同心圆”


“过日子哪能没磕碰?修修补补才是家嘛!”今年2月下旬,印斗镇“和事堂”联合妇联、司法所及村干部组成“和事团”,上门挽救刘女士和丈夫的婚姻。经过3小时的沟通,调解员轮番用情理“破冰”,最终两人相拥和解。这场“婚姻保卫战”不仅挽救了家庭,更让“和事堂”的柔性调解经验落地生花。


今年以来,印斗镇按照“一套体系、一体运行”工作思路,把村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事屋、志愿服务队等各类服务队伍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同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紧盯重点群体,对收集的人、事、物等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会商、研判,精准预测安全隐患事项,实现了社会治理由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单一管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


聚焦人员整合,选优配强队伍。该镇选择从辖区内的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环卫员、护林员等群众中择优选用四(五)级长,并吸纳法律顾问、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警、卫生院医生等,编成专业三级长,力求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从换一氧化碳报警器到办理养老年检,现在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上门啦!”村民们的感慨,传递着印斗镇创新工作模式后的变化。为确保辖区群众能随时随地联系到五级五长,该镇安排四(五)级长进村逐户发放“五级五长”服务群众联系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印斗镇共选用一级长1名,二级长9名,三级长29名,四(五)级长115名;摸排发放“五级五长”服务群众联系卡4101张;收回“一宣一问三访”工作台账29份;为群众安装更换一氧化碳报警器134个;调解矛盾纠纷9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起。



督导闭环 筑牢责任“压舱石”


在基层治理的征程中,跟踪督导与责任落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印斗镇建立健全“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的跟踪督导制度。


镇“五级五长”指挥中心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专题调度本周“五级五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集体研讨工作推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同时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镇“五级五长”督导工作专班,每月定期深入各村,通过实地查看资料、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当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督查,根据每月督查发现的问题,汇总形成督查通报,并在每季度的工作推进会上进行通报,要求所涉人员限时整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检查是否整改到位,从而进一步严肃工作作风。


在今年3月的督导检查中,镇督导组成员电话抽查发现3户群众联系方式有问题。次日,镇指挥中心向所涉村组下发整改清单,要求四(五)级长迅速更换包抓群众的联系方式,并作为典型案例在第一季度推进会上进行通报。


“起初觉得我们都在一道沟里住着,表中上报联系方式无所谓,经过三级长的解释,我才真正意识到要对群众负责!”这是该镇四(五)级长上门走访并对联系方式进行更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今年以来,印斗镇督导专班共开展镇级集中督导检查1次,入户走访46户,电话抽查293户,用实际行动为基层治理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通过严督实导,该镇实现问题整改率100%,推动干部作风从“应付检查”向“真抓实干”转变。


下一步,印斗镇将持续完善指挥中心建设,将四(五)级长全面纳入进来,实行一网管理、定位服务;全力开展各项“家门口”服务活动,实现人员力量沉到家门口、资源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正惠及辖区人民群众;整合协调多方资源,针对“五级五长”排查出的涉及矛盾纠纷、防返贫动态监测、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分类定人妥善处置,力争实质化解、全面清零;研究制定基层治理积分管理办法,把“五级五长”、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全部纳入,努力营造“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从善”的良好氛围。


记者手记


脚步丈量民情 行动温暖民心


行走在印斗镇的村户间,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五级长们揣着联系卡,踩着黄土路,挨家挨户叩门问需。


村民的一句“报警器换了,夜里睡得踏实”、夫妻相拥时泛红的眼眶、督导专班翻到卷边的整改清单……这些细碎的画面,织就了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


从“单打独斗”到“一网统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5+1”模式“绣”出的不仅是治理的经纬,更是党群连心的温度。当657名五级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矛盾隐患的“减法”,更是民心凝聚的“加法”。随着“5+1”模式的持续深化,印斗镇这场从“管得了”向“管得好”跃迁的治理变革,正在黄土高原生动铺展。

记者 周海月 王阳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