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增持贷上限总额突破千亿元

更新时间:2025-04-18 06:52:00

证券时报记者 刘俊伶

回购增持已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市场波动时期,回购增持能够提供增量资金,有效应对短期冲击,稳定投资者信心。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增持公告,积极运用回购增持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回购增持贷上限总额超千亿元

自去年10月18日《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积极响应。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4月17日,上市公司使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达到1021.38亿元,其中回购贷合计617.17亿元,增持贷合计404.21亿元,共482家上市公司参与,14家公司贷款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

取得回购贷的上市公司中,牧原股份金额最高,达到25亿元,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中国中铁、温氏股份紧随其后,分别为18亿元、17.5亿元、16亿元、10亿元。牧原股份公告显示,中信银行为公司提供回购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公司股份回购,贷款总额25亿元,期限为3年。截至最新,牧原股份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3124.7万股,成交总额12.5亿元。

取得大额增持贷的上市公司数量更多,东方盛虹增持股份贷款金额上限达到28亿元,荣盛石化、赛轮轮胎、中国巨石等6家公司贷款金额上限均超10亿元。东方盛虹公告显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为其增持提供不超过11.2亿元、8.4亿元、8.4亿元的贷款支持。

按提供贷款的银行来看,国有大型银行有7家,商业银行有12家。国有“四大行”在回购增持贷中挑起了大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提供的贷款金额上限均超百亿元,合计662.47亿元,占总金额的64.86%。中信银行在商业银行中居首,总额为88.02亿元。

央国企股东积极实施增持

按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取得贷款金额上限最高,合计达546.15亿元,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紧随其后,分别达到199.27亿元、180.5亿元。从单家公司均值来看,地方国有企业平均取得贷款2.46亿元,中央国有企业平均取得贷款4.3亿元,取得贷款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属于中央国有企业。

与民营企业相比,央国企更偏向于增持。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用于增持的贷款金额占比为30.68%,而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59.3%、51.5%。

央国企回购增持热情高涨与政策鼎力支持密不可分。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招商证券认为,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央企集团、地方国资等央国企通过回购增持,为维护市场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后续更多市值管理举措的落地值得期待。

4月回购增持贷密集发布

按日期来看,去年11月发布回购增持贷的公告数量最多。政策刚推出时,上市公司响应积极,合计104家公司发布使用回购增持贷款相关公告。从月度数据看,尽管今年4月仅过去了不到三分之二,但取得的贷款金额最高,67家公司上限合计达到193.33亿元,环比增长67.71%,平均每家公司取得贷款金额上限为2.89亿元。

4月以来,市场震荡加剧,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增持公告,各家银行亦全力支持,加快落地回购增持贷。中国中铁、小商品城、华工科技均在4月16日晚间公告,取得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分别为16亿元、9亿元、3.6亿元。

上周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相继披露推动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增量扩面的相关举措,通过银企对接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座谈会等方式,搭建银企交流平台,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银企对接工作,鼓励国有上市企业发挥排头兵作用,积极运用银行专项贷款开展股票回购、增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