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岛基础教育版图上,青岛实验高中以72年办学积淀为根基,以“无改革,不实验”的魄力,书写一段从优秀到卓越、从多元到特色的传奇。这所坐落于城阳区硕阳路69号的新中式园林校园,凭借新人文教育理念、多元培养模式和硬核师资力量,不仅跻身青岛“五朵金花”之列,更成为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青岛仅两所),诠释了新时代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标杆样本。

新人文教育:重构育人新生态
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校训,以“新人文课程体系”为轴心,青岛实验高中构建起“五板块四层次”课程体系,横向覆盖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艺术素养、国际视野、身心健康五大领域,纵向通过基础、体验、拓展、学术四个层次,为学生提供近300门个性化课程。这种“实践学习,扬长发展”的教育生态,让学生在学术、科创、艺术、体育等多元赛道中找到成长坐标。

过去一年中,青岛实验高中锐意进取,中高考录取成绩取得突破,社会满意度、美誉度持续提升,绩效考核实现连续七年“优秀”等级,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获得诸多重磅荣誉,如: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青岛仅有两所)、青岛市首批特色高中(局属仅有三所)、山东省首批绿色学校、第39、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青岛市中学生优秀社团(STEAM科技创新实验社)等。学校已建成山东省省级首批学科基地1个,9个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1个青岛市物理强基基地以及10个优质学科。

特色多元:激活无限可能
学校开设新人文班,文理兼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领军人才,入学后年级前100名学生形成“领头羊”效应,激发内生动力。物理强基班为25人小班化教学,配备顶尖师资团队,与高校联动开展大学先修课程,学生可通过强基计划、综招等路径冲刺名校。华师卓越班通过300个名额为学生搭建进入实验高中的快车道,以科创、奥赛、学科竞赛为核心,对接国内外顶级赛事,近三年获奖人次超千人。除此之外,学校于2024年起新增开设的国际班,师生比1:4,助力学生拓宽升学通道。

学校实施“六个百分百”育人工程(100%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社团活动等),构筑起提升学生多方位素养的金字塔,50余门艺体课程、40余个高水平俱乐部、延续十余年的“8023”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出全运会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等复合型人才。学校搭建多元平台,助力学生科创、奥赛、学科竞赛多渠道发展,综招、艺术、体育宽路径成长。

硬核师资:锻造教育发展引擎
青岛实验高中的教师团队有“地表最强”的美誉,专业能力强水平高,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好,得到家长的积极拥护和配合。学校设立“双导师制”,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多角度全程育人。许多老师常年居住在学校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倾情陪伴。

学校建立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协作体、师徒结对)推动师资迭代,物理竞赛团队三年实现奖牌“从零到群”的突破,培育出多项省级教学成果。此外,家长驻校办公、校长直通车等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获评青岛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示范中小学。青岛实验高中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了“5S”管理模式,它已渗透到青岛实验高中的每一处细节,成为实高人的自律准则。

未来校园:重新定义学习空间
作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校,学校构建起“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双向通道:五门小语种课程衔接高考与留学双路径,海外研学深化文明对话,国际考点网络覆盖主流升学通道。以“未来学校”理念重塑空间:智慧教室配备VR虚拟实验室,创新工坊对接前沿科技;汉学馆、古琴馆、书法馆等传统文化空间,与甲骨文研究中心、历史与哲学课程形成“古今对话”,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三层食堂化身文化交融的“美食剧场”,咖啡书吧、阳光露台构建人文社交空间。这里既是知识殿堂,更是滋养生命的成长社区。

从“新人文课程体系”的理论创新到“五育融合”的实践深耕,从教师队伍的迭代升级到校园生态的系统重构,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始终以“领跑者”姿态回应时代命题,领航岛城普高教育。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