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新国标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百姓吃得更安心

更新时间:2025-04-08 11:55:00

近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以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25)与大众的饮食和日常生活关联紧密,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无疑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食品行业的角度来看,新标准带来了诸多变革。例如,禁用“零添加”这类营销话术,可谓是直击当下食品市场的乱象。当前,许多食品以“零添加”作为卖点,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排斥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来抬高价格。但事实上,完全不添加任何物质的食品几乎不存在,这一宣传更多是误导消费者的营销手段。新标准的这一规定,促使食品企业将重心从虚假营销转移到提升产品质量本身,通过选择优质原料、采用合理加工手段来保障产品安全,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在食品标签方面,新国标同样亮点十足。以往,部分食品标签存在字体过小、关键信息模糊等问题,消费者难以获取完整准确的食品信息。而如今,食品标签迈向数字化升级,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数字标签,利用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全方位了解食品信息。这一创新不仅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极大地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营养标签的精细化也是一大进步,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4”扩展为“1+6”,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识,有力响应了国家“三减”行动,引导消费者关注健康饮食。

从消费者层面而言,这些标准的实施将带来切实的好处。一方面,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能够获得更清晰、准确的信息,无论是配料表中食品名称与真实成分的匹配,还是致敏物质的强制标示,都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根据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食品,尤其是对过敏人群而言,这一规定大大降低了误食致敏食品的风险。另一方面,标准中对“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等提示,有助于引导公众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对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为家长提供了明确的饮食指引。

当然,发布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这些标准能够落地生根。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标准,这意味着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将面临更严格的协同管控。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反标准的企业,要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同时,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大事。此次新国标的发布,是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升级,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期待在新国标的保驾护航下,百姓能够吃得更加明白、安全、放心,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常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晓薇(湖北宜昌)

责编:杨虹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