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线探索】
作者:李婷(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英语教研组组长)
2025年,北京市中考政策迎来重大调整。此次改革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应试负担,更将中考的考核重点转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一线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英语听说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在中考政策调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浪潮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英语教研组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英语听说教学,全面革新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为英语听说课堂注入新活力。
通过人工智能听说课堂的虚拟仿真考场功能,学生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提前准备资料、前往计算机教室,而是在他们熟悉的教室中就能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进行答题。课堂上,他们手持答题器,选择题可以直接输入并上传答案,听后回答、转述和朗读部分,学生们只需对着答题器的接收口口头作答,系统终端会实时反馈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与之前在计算机教室作答相比,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整个答题过程使课堂效率提升约20%。
练习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的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了精准教学的有力支持。黄色字体突出显示学生的发音弱点,红色字体则用来标记发音错误。例如,系统会标记出“th”发音混淆、重音错位等具体问题,使教师指导更具针对性,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一对多”指导效率低下的痛点,确保了听说练习既高效又有质量。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得分和发音弱点提示,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成长为积极的探索者。
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学资源供给实现了个性化升级。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在线量身定制“套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人工智能听说课堂中,“说”是核心环节,老师借助人工智能设备,在听后转述和朗读这个题型中,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语调的自然度以及语流的连贯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测评效率低、主观性强的难题。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的深度整合为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策略。借助技术赋能,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中考变革带来的挑战,这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1日 13版)
[ 责编:姜姝琪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