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五溪非遗 盛启华章——怀化五溪非遗园试营业掠影

更新时间:2025-05-05 16:56:00

(5月1日,位于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内的五溪非遗园试营业。)

(入选怀化的13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部分))

(五溪非遗园试营业)

五溪山水韵流长,非遗明珠耀鹤城。5月1日,位于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内的五溪非遗园开启试营业,2.6万平方米的园区以“非遗+科技”为核心,通过42个沉浸式互动展项,让侗族大歌、苗族银饰、辰河高腔等740项非遗瑰宝穿越时空,在现代都市中绽放独特魅力。

踏入园区,裸眼3D大屏率先展开五溪文明的瑰丽画卷:侗族织锦的几何纹样如星河般流淌,苗族银饰的錾刻纹路在光影中闪烁,辰河高腔的婉转曲调化作流动的音浪,瞬间将游客带入虚实交织的文化场域。数字化体验区内,科技与非遗的互动充满趣味——“电子织布机”前,游客指尖轻点屏幕,靛蓝与绛红的侗锦纹样便在虚拟织机上穿梭成型,传统女红的智慧化作可触摸的数字肌理;“电子泥巴”装置中,孩子们揉捏的土陶罐轮廓被实时投射,泥土的质朴与数字的灵动在掌心完美共生。

园区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借助动态捕捉、VR技术等构建“可触摸、可体验”的交互空间。在VR弓弩竞技区,游客佩戴设备化身“古代猎手”,在虚拟山林中体验苗族狩猎文化;体感空间内,“赛博龙舟”竞技让传统民俗与现代运动激情碰撞。园区特别设计的“玩赚享”积分系统,让游客参与互动即可兑换苗绣香囊、侗锦围巾等非遗商品,将文化体验转化为可带走的记忆。

从5500平方米的数字化体验区到2500平方米的研学工坊,从科技互动到手工体验,非遗园的每个角落都诉说着“融合”的故事。开园首日的户外广场上,侗族芦笙与现代乐队跨界合奏,传统傩戏与街舞表演同台共舞,1.8万平方米的空间成为文化交融的舞台。带着孩子体验竹编技艺的张先生说:“老手艺有了新玩法,孩子既能动手又能感受传统文化,这样的体验很难得。”数据显示,开园首日园区接待游客超万人次,线上线下非遗商品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古老非遗在现代消费场景中展现出强劲活力。

作为“非遗之乡”,怀化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传承人1040人。五溪非遗园内,花瑶挑花AR体验、沅州石雕数字展厅、芷江白蜡互动装置等展项,全方位展示着五溪文化的独特魅力。

暮色渐浓,非遗园内灯火璀璨,全息投影中的侗族大歌仍在袅袅回荡,AR技术构建的古寨场景里,游客们流连忘返。这座“可触摸的非遗博物馆”,正让五溪大地的传统文化走出历史典籍,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刻进城市肌理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示着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怀化样本”。

(图/文: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五溪”之源)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006:竹编互动专区

(竹编技艺)

(芷江孽龙)

(少数民族的乐器专区)

(侗族合拢宴)

(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专区。)

(侗族银饰)

(靖州雕花蜜饯)

(芷江鸭“玩偶”)

(芷江白蜡)

(刀梯舞狮)

(沅州石雕和会同木雕)

(辰溪土陶烧制技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