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今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记者从今日全省的“健康中国家 疫苗护万家”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约有75%的6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43%的人有多病共存。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减,“长寿不健康”正成为这一群体重要的健康挑战。因此,预防极其重要。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更需防范带状疱疹
“临床接诊过一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他因为皮肤有剧烈痛感,不得不使用特制的钢架来隔离被褥与皮肤的接触。这种持续性的剧痛不仅严重影响睡眠、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还给工作学习带来极大困扰。”在科普宣传活动首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疼痛科主任任飞表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较高。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往往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任飞介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有数据表明,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同时,常见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对于中老年慢性疾病人群,预防很重要。以糖尿病患者为例,他们本身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患带状疱疹后疼痛程度会显著加剧。任飞表示,这类患者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常伴随血糖控制恶化,空腹血糖可从6毫摩尔/升,骤升至20~30毫摩尔/升。同时,剧烈疼痛还会诱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心力衰竭症状加重等,使得临床治疗更为复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可贯穿于病程全过程。临床可见有病人痛得在地上打滚,部分患者甚至产生严重抑郁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任飞表示,预防带状疱疹及发病后的早期干预极为重要。

家庭医生+疫苗处方,社区无假日接种服务群众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年版)指出: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强化基层服务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主旋律之一。而社区作为家庭生活延伸的主场,是预防接种的前沿阵地。
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吉宏介绍,在社区,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部分居民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疾病管理和生活质量面临挑战。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主动预防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
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疾病、主动健康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周吉宏表示,目前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居民、家属与医护三方的信息互通与服务协同。对于高龄、独居、慢病人群,医生在日常随访、门诊接诊过程中,会主动提示并开展个性化疫苗接种评估建议,帮助他们科学接种。同时,社区也在流程优化方面持续发力。以“疫苗处方”为例,医生可在门诊诊疗中,直接为适龄居民开具疫苗处方并同步缴费,居民随后即可前往接种点完成接种。此外,还推出周末门诊、老年人服务门诊等,提升接种的便利性,暖心服务群众。
针对居民关心的问题,如什么时间及哪些人可以接种、接种有哪些禁忌等,周吉宏表示,慢性疾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如果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相关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