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艳艳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将“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
的价值所在
在党校课堂中研读经典、发挥经典的作用,是党校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筑牢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同样要原原本本地研读经典。因此,将“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有其重要价值。
将“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更有利于用好经典在“学术接口”方面的天然的学理优势,发挥经典对学术的支撑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理论进行科学把握,既有利于把经典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教学上的实践成果,在“真学”中夯实理论功底,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价值内化功能落实到位,在兼顾理性与思想性的同时,更凸显鲜明的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经典并不能给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层层展开,对经典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将全面学习主要内容和整体把握科学体系相结合,了解经典内容背后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能够帮助教师和学员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而“经典研读”正是做好这个大学问的重要途径。通过经典研读,逐步把握经典思想中蕴含的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具体规律,有利于学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在前沿理论的思想交锋和社会问题的现实回应中,反思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理论内化为心、外化为形,更有利于增强党性修养,筑牢信念根基。
“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
面临的挑战
“经典研读”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导读类,即直接从经典文本本身出发,宏观把握或者微观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种是研读类,就某一主题以经典文本为辅开展教学活动。这两种形式的课程在教学中都面临着多方面的难点。
首先,经典著作卷帙浩繁,教师如何从中选出恰当的经典篇目,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地运用经典文献,将具有不同逻辑层次的原著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经典学习中解疑释惑,是非常有难度的。
其次,教师对模式创新与内容为王的关系的把握存在难点。以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在学员人数多、差异性较大的情况下,探索出既能让学员深度理解经典原著的文本内容并筑牢其理论根基,又能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形成系统化教学与引导学生专题式“经典研读”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是当前“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需重点突破的难点。
再次,时代性与经典性内在关系的建立存在难点。把“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重在引导学员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汲取真理力量,并精准把握经典的时代价值用以指导实践。而经典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有其自身的语言体系,部分经典著作还来自国外,与本土文化存在一定的隔阂,要找出经典中蕴含的能为当下所用的理论内容并将其转化成专题体系,以既有逻辑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是相当有难度的。
“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
的实践路径
在“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设计一套教师主导+学员主体的高效课堂运行模式,是讲好“研读”课的关键。
选准经典篇目,构建立体教学内容。经典研读活动必须解决的前置性问题是如何选准研读篇目,使学员“学有所获”。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按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提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完整领悟其中的原理内容,理清理论原则,为讲授相关课程的学理、哲理、道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选准研读文本。“经典研读”有效融入党校课堂的关键环节是找准“经典”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点,再挑选出与专题相关的经典内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和再设计。按照“政史合一”“诗史合一”等方法,延伸出清晰的主线和完整的分析框架,以主线紧扣教学内容,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系统学习提升,小组研讨展示。教师主导+学员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经典研读”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承担起“设计师”的角色,在内容把握和阐释上占主导;同时,在精心安排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加入阅读方法指导、组织小组研讨等环节,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课后总结反思,巩固学习成果。“经典研读”融入党校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反思与反馈的环节,即对“经典原著研读”和“主题问题研讨”活动进行总结,有效巩固学习成果。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要求学员在课后撰写并提交总结报告,进行延伸学习。教师也需进行课后的总结反思,将在互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发现整合后融入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教学策略;还可利用与学员联合调研等课外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海阳市委党校)
责编: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