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王琳 实习生 朱海仪 通讯员 王茜玮 李姝慧
编者按:
从精准判断的“透视眼”,到同时应对多重任务的“分身术”,再到用共情力化解焦虑的“读心术”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医学知识的“科普达人”,作为医疗战线的“多面手”,护士们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生命健康的每一道防线。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超能”护士——5·12国际护士节专题报道,记录他们的日常与坚守。谨以此专题,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致敬。
在口腔医学领域,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的诊治最具挑战性。这类手术往往需要在错综复杂的颌面部组织间精细操作,术后不仅要应对出血血肿、伤口感染等难题,还需帮助患者走出疾病与心理之困。从手术台到病床旁,既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更是一场饱含温情与人文关怀的护理接力。
在烟台市口腔医院,手术麻醉科与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团队有效衔接,以“日均两万步”的贴身护理以及对术中体温及皮肤保护的精准把控,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筑牢生命防线。他们既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患者的健康守护人,用专业与温度为患者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
善做护理“侦察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
在很多人看来,术后才是护理工作的“重头戏”,但烟台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团队却以超强视角将关注点提前,从采集患者病史、协助完成各类辅助检查,到术前讨论和评估,提前“主动出击”,全方位守护患者的健康。也因此,她们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个性化护理方案的主导者。

刘英娜在为刚结束手术的患者检查伤口。
“不仅要关注疾病进展,更要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主管护师刘英娜认为,善于沟通是好护士的“标配”,采集病史和床旁沟通是了解患者需求的关键时刻,只有明白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提供精准护理。
去年,陈先生因下颌骨恶性肿瘤入院手术。今年3月,由于左侧下颌区肿胀明显,出现破溃、流脓等问题,他不得不再次入院准备手术。作为“老病号”,陈先生对住院流程驾轻就熟,可刘英娜却丝毫不敢放松。她和同事们反复探讨病历,针对陈先生术后恢复周期长、营养需求特殊等情况,多次与家属沟通,从饮食搭配到营养补充剂选择,逐项细化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力求加速术后康复。
手术进展十分顺利,但术后却出现了突发状况。因长期保持每日一斤白酒的饮酒习惯,陈先生术后突然陷入谵妄状态,始终躁闹不安,任凭家属哭喊、护士安抚都无济于事。术前沟通时,刘英娜了解到陈先生与姐姐感情较好,在和家属沟通后,刘英娜紧急联系并连夜将患者姐姐请到医院。在医护团队与家属的密切配合与悉心照料下,陈先生逐渐恢复平静,平稳度过了危险期。

刘英娜在病床旁陪伴、开导小患者。
“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才能给患者更好的守护。”在刘英娜看来,好护士应该是未雨绸缪的护理“侦察兵”,术前深度介入、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护理方案,才能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术后康复打好坚实的“地基”。
破解“控温难题”,无死角保障手术安全
做好术前护理只是第一步,术中的护理保障更容不得半点马虎。“体温下降一度,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三成。”这是烟台市口腔医院手术麻醉科护理团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中,患者常因麻醉、手术时长等因素面临低体温风险,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破解这道“控温难题”。
“影响患者体温的因素有很多,麻醉和手术相关因素我们无法干预,但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温。”工作13年,手术麻醉科主管护师王天凤已经习惯将工作前置,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的基础体温、综合手术和麻醉因素等,筛选易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术中体温维持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王天凤和团队建立了全流程体温管理机制:通过术中连续动态体温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患者核心体温变化;针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的患者,利用暖风机进行主动加温干预,确保体温稳定。同时,他们还对手术冲洗液、静脉输注液体进行预加温及保温管理,严格控制液体温度在适宜范围。术后复苏阶段,及时用保温暖被为患者维持体温,必要时启动主动升温设备。此外,针对高危患者,手术室护理团队会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全面告知术中体温波动情况及后续保暖注意事项,形成围术期体温管理闭环,最大限度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

王天凤在为患者监测体温。
除此之外,术中的压力性损伤预防也很关键。为了保障患者的皮肤不受损,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护理团队会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一台超过16小时的手术至少调整8次体位。不仅如此,护理团队还会全程对手术冲洗液和手术器械进行严密监控,避免浸湿患者皮肤或因器械对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
术中的精准控温和周全防护,是手术室护理团队用专业和坚守为患者筑起的温暖屏障,让每一台手术都成为不负生命托付的安全旅程。

王天风在为手术冲洗液、静脉输注液体进行预加温及保温管理。
变身“步数先锋”,做随叫随到的贴心守护人
都说“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深耕护理行业18年,刘英娜和病房护理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分量。日均两万步是她们的“KPI”。“腿勤”不仅是她们的工作特色,更成为她们守护患者健康的独特密码。术后,每位患者都会配备高年资护士陪护,持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核心指标进行检测。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护理团队会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与心理疏导,并通过“音乐疗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除此之外,护理团队还会和营养师一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术后食谱,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术后72小时是皮瓣存活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皮瓣的血管重建与微循环恢复至关重要,任何细微异常都可能引发血运障碍,导致皮瓣坏死。为牢牢把握这一“黄金救治窗口”,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团队建立了立体化监测体系,以分秒必争的专业精神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每半小时巡查一次病房,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半点不能松懈。”刘英娜和团队将皮瓣监测细化为 “三维观察”,精准比对皮瓣与正常皮肤的温差,捕捉皮瓣色泽的细微变化,并通过针刺感知毛细血管的起伏反应,多角度预防皮瓣危象。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烟台市口腔医院的护理团队以初心为灯,以专业为盾,以温情为剑,在方寸牙椅间编织希望,在捍卫口腔健康的路上步履铿锵。医院护理团队用毕生坚守诠释南丁格尔誓言的真谛,让护理人的脚步永远向着群众期盼处迈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