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元宵节的热闹与感伤

更新时间:2024-11-10 09:17:19

古诗词里写元宵节的作品很多,大多都在渲染元宵节的夜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去年月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可见在唐宋时期,上元夜自是热闹非凡,灯火辉煌,家家出门,万人空巷。上元夜也是一个有诗意又浪漫的时刻,才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失而复得的惊喜;“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节有夜晚的灯火璀璨,团花锦簇,也有抚今追昔的感慨与伤感。

元宵节的璀璨与热闹

唐 苏味道

元宵节夜晚是如何的热闹,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便可窥见一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唐代武则天神龙元年的上元夜。

数万盏流光溢彩的花灯点亮了京都洛阳的夜空,璀璨的彩灯光芒四射,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元宵节的夜晚是取消宵禁的,所以,包括星桥在内连接洛阳内外城的几座桥上的铁锁都打开了,任由百姓自由通行。

全城都在观灯游玩,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亮也不甘寂寞,将清辉洒遍每个角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抬头就可以看到明月当头,仿佛那月亮在追随着每个人。

月光灯影下,漂亮的歌伎们浓妆艳抹、花枝招展,一边走,一边高唱着《梅花落》,吸引了无数艳羡的目光。

京城取消了宵禁,连戒备京城的金吾卫都休息了,计时的玉漏也放慢速度吧,不要催促,莫让一年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消逝。

元宵节的冷暖两重天

宋 苏轼

苏味道的后人在元宵节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怀呢?宋代在密州过节的苏轼写下了《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身在密州的苏轼回想着繁华富庶的杭州元宵节的景象,身世境遇的变换加之密州上元的冷清让诗人纵使在节日也不禁感到清冷萧索。

苏轼在杭州过了三个元宵节,钱塘就是杭州,“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了元宵节杭州灯会,至于灯会盛况如何,留给读者自行想象。只见一轮圆月,如霜月光,月华灯辉照耀下,赏灯的游人如画中一般。富贵人家在帷帐内吹笙,一阵阵的麝香味不时吹散出来,温润迷蒙的空气中更没有一丝尘土伴随马蹄飞扬。

镜头转到密州,刚到密州的诗人感叹“人老也”,密州比不得杭州热闹繁华,上元夜,在密州城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近一看,却是村民们正举行农桑社祭,祈求丰年。城中灯火冷清稀少,不知觉间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低沉,笼罩大地,就要下雪了。

元宵节的怀念

宋 李清照

时空交错,几十年后的杭州已然变成了南宋的临安,李清照也在过元宵节,和风熙日,却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独自怀想开封汴梁的上元热闹,留下《永遇乐 落日熔金》一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人如飘萍,恍惚间竟搞不清身在什么地方?初生的细柳被淡淡的烟雾笼罩渲染,耳边传来哀怨的《梅花落》笛声,究竟还能有几多春意?虽然正当元宵佳节,风和日丽,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酒友和诗友都要驾着宝马香车来接我参加佳节宴会,被我一一谢绝。

难以忘怀的还是在开封汴京生活的那段繁盛的日子,闺阁中的女子多有闲暇,喜爱游戏。记得尤其偏爱正月十五那天,人人精心装扮,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头上都插满了各种艳丽的饰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花白的头发如风吹般散乱,却懒得梳理,更不愿夜间出去看灯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写完发现有点低落了,过节总是要快乐的,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