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了,年味浓了,到处芬香,备足年货,回家的脚步急匆匆,手里的礼物沉甸甸,家乡的人儿思念念,只为过个团圆年。
01
有钱没钱,咱们都得回家过年。
年,你想不想过,它都在那里!过年过得其实是一种家人团聚的味道,而不是那个年!也许这一年你过得并不如意,那又如何?
回家去,家人永远不会因为你混得并不好就瞧不上你,也许你还会从头他们那里得到最好的安慰和鼓励!过得如意的朋友,回家去把一年的快乐和喜悦分享给大家不是更好?这才是过年!
过年永远不会缺年味,缺的是我们对过年的那份心意与执着。当你决定回家过年的时候,年味就已经浓了。
过年对我来说就是爸爸坚守的除夕的晚餐不能吃完的鱼,以及晚上十一点半开始烧水,保证零点出锅的三鲜馅饺子;对老公来说是我婆婆需要花好几天来准备的三蒸九扣。
虽然现在早已经不需要等到过年才吃上这些东西,但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就是因为我们早已把传统跟家这个概念紧密相连了。如果你把家放在你心里的最优先级的时候,过年就永远不缺年味。
02
年味,是一份郑重。
过年就是里里外外的忙碌、新旧交替的换洗、期盼已久的重逢、母亲厨房里的炖肉、父亲精心挑选的鞭炮!
但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年味”都不同。
有人说:“小年儿最美的味道便是妈妈手下的一碗排骨;姥姥手下的一盘水饺;大姨手下的一锅鸡汤,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的味道。灯火万家,良宵美景,只有家人才是年味最美的存在。”
小时期待压岁钱、新玩具、新衣服,除夕夜吃12点的饺子,总是抗拒着困意挣扎起来,就是为了吃到硬币,可是每年都是我爸吃到,我爸爸吃到后我就立马放下筷子。现在凌晨12点是在平常不过的时间,每年也能吃到硬币,但是再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
现在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过年,多陪陪父母,哪怕只有聊聊天、吃吃饭、买买年货,帮妈妈多做些家务,欢欢喜喜地给孩子准备压岁钱、不逼着他写无尽的作业……
儿时的年,是一种没有压力的期盼,感性的年,那是生活截然不同的几天。现已成人,有的是司空见惯的年,是理性的年,物已不是人亦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淡了的是那份期盼。
让北漂南漂的游子浪子找回年味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不管在外是否如何。回来的那一刻爸妈都会笑着握手言和。而真正找回过年乐趣的更是一颗童心。
到了付出的年龄,就该让老人舒服,让孩子开心。希望所有的人把属于你的“年味”留住。
03
年味,是一种乡愁。
年味渐浓,乡愁乍起。世上多数人,未能一生守在故乡,于是就有了乡愁。
乡愁到底是什么?
年味渐浓,乡愁是母亲站在家乡的路口把思念化成了眺望的双眼,乡愁是三月柳絮飘雪时清远的笛声,总在起风的清晨悠扬起伏。
有时它是梦里的童年,有时它是家乡的特产,有时它是父母的挂念,有时它是期待的归还,是游子回家的心愿……
乡愁,是远离故乡人的年夜饭,是未离家人说回忆录。年味渐浓,说好不回家的人,看看满街都是忙碌的人,听听天天播报的春运信息,还是回家过年了,因为乡愁乍起!
李白的《静夜思》也说到了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越是佳节到来之际,越是情思不能自已,那既是对生命来处的怀念,也是对生命归宿的思量,人生如寄的心伤,红尘滚滚的忘忧,那遥不可及的老地方,那不可重来的旧时光,都会化作一缕乡愁,随清风吹过,拂心再难忘。
年味渐浓,年,越来越近,那些还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跟随年的味道,在人来车往中提起步伐,回家吧。回家过一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