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贵阳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贵阳市云岩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承办的“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山河共鸣 筑光永续”路边公益音乐会在云岩区文昌阁日晷广场、电台街、省工委旧址、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分销处旧址五个红色地标联动举行。
在文昌阁日晷广场音乐会现场,以《我的祖国》拉开序幕,大家用嘹亮的歌声致敬红色岁月,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聆听。
音乐会分为“历史回响”和“时代新声”两大篇章,演唱《救亡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抗战经典曲目,《不忘初心》《如愿》等现代音乐作品。通过6首曲目歌唱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外,在本场音乐会中,演员们用6段情景演绎,再现了1937年的贵阳音乐团体“筑光音乐会”。七七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贵州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筑光音乐会”也改造成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的文艺团体,通过编排演绎革命歌曲,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同仇敌忾,抵御外敌。
而此次情景再现,不但追忆了那段历史,也形象地展现了贵阳这座“爱乐之城”对这段精神的延续。最后,本场演出在《歌唱祖国》的全场大合唱中圆满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专题片《贵阳筑光音乐会》首次公开珍贵历史影像,展现80多年前音乐青年以歌为戈的峥嵘岁月。
“从《黄河大合唱》到《如愿》,变的是旋律,不变的是音乐凝聚人心的力量。”筑光音乐会执行导演曹亚琪表示,本次音乐会没有绚丽的舞台和炫酷的特效,它最大的亮点是创新采用“历史+现实”的叙事方式,现在的人与之前的人,通过同样的歌曲,形成时空的跨越、情感的链接。这既是对抗战英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市民王大爷说:“听着这些红歌,看着眼前这美好的生活,特别感慨!这些歌里的精神可不能忘。这样的音乐会特别有意义,让年轻人也能了解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记者 易颖/文 梁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