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的余热!退休助产士的守护让社区温暖流淌

更新时间:2025-08-18 12:2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欣静 通讯员 李燕兰

“孩子,放松点,奶奶轻轻的……”在陈女士家,62岁的徐奶奶正俯身为轮椅上的孩子做按摩,语气温柔得像在呵护初生的婴儿。退休前,她是湖北一家三甲医院的助产士,如今,她多了一个身份——社区“共享奶奶”,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特殊家庭的日常。

在龙华区大浪街道上横朗社区,有一群60岁左右的“共享奶奶”,主动学习科学育儿方法,互相分享,用行动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教育陪护幼童,徐奶奶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陈女士女儿因基因突变导致脑瘫,持一级肢体残疾证,不能说话、不能坐和不能自主进食等,常年躺在床上或者儿童轮椅上,每月需近两千元购买药物,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因身体原因也需常年服药,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得知这一特殊情况后,徐奶奶就主动提出和党群社工、网格员一起上门慰问,用温暖的陪伴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抚慰陈女士一家长期紧绷的心弦。作为一名曾经的三甲医院助产士,徐奶奶常年与新生儿打交道,熟练掌握专业的抚触技巧。看着孩子因肌肉紧张而蜷缩的肢体,她轻声提议:“我可以用以前做助产士的经验,给孩子做上门按摩护理,或许能帮她缓解一点不适。”她俯下身,用温暖的掌心轻轻揉搓孩子的手臂、小腿,动作轻柔却带着专业的力度——这不仅是身体的抚触,更是一份跨越年龄的温柔守护。

“她们用退休后的时间,填补了很多家庭的‘需求空白’。”社区社工说,从专业护理到代际陪伴,“共享奶奶” 们正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社区的温暖,从不会缺席任何一个需要的角落。

据了解,社区正持续发挥“共享奶奶”模式的优势,通过她们的爱心与特长,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除了为特殊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关怀,“共享奶奶”们还定期开展绘本共读、手工创作等活动。无论是为特殊家庭送去专业护理,还是在文化活动中搭建代际交流平台,“共享奶奶”正用自己的余热,让社区充满“家”的温度,让邻里温情在细微处悄然流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