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护文物,法治照亮文明。9月5日,山西晚报联合太原市博物馆走进太原市恒大小学,向学校师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此次活动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山西晚报社、太原市博物馆共同主办,以移动博物馆进校园形式,通过文物复刻品陈列、讲解员宣讲、趣味问答等形式,让更多师生近距离了解太原历史文化,增强了师生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大家跟着我一起读,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保护文物,从我做起。”当日,40余名四年级小学生跟随着太原市博物馆讲解员,共同伫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展板前,大声宣读着文物保护法相关内容。活动以“流动展览”形式,将一堂生动的“锦绣太原历史文化”课程与“文物保护法”宣讲融合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博物馆还将镇馆之宝复刻品在现场陈列展览出来,让师生近距离、多感官感受文物的魅力。

“大家知道什么是‘沼’吗?鱼沼飞梁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立交桥鼻祖。”讲解员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们描绘着“锦绣太原历史文化”,从太原别称、太原创建历史、太原重要的文物、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让师生们了解到太原璀璨的历史文化。太原市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侯艳芳介绍,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借新学期开学之际,太原市博物馆首次以“校园博物馆社团”的形式,系统化、常态化地将文博资源融入小学课后服务与综合素质教育。该社团面向三至六年级的文博爱好者,通过系列课程,“讲解+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物认知、模拟考古、讲解展示、修复体验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感知太原2500多年的建城史与灿烂文明,进一步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培育文化创新与传承能力,真正实现“文教融合、常态运作、学生主导、传承有根”。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很多文物是不能随意拿手触碰。”恒大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曾子芸激动地表示,她的同学王鸿哲和路墨涵站在一旁也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耳目一新,他们了解到文物的重要性,更了解到太原的历史悠久、名人大家众多,他们热爱山西,更要保护文物。
太原市小店区恒大小学副校长温海燕介绍,3年前,恒大小学便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尝试探索关于三至六年级的博物馆课程,同时与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融合,让更多学生受益匪浅。此次,“文物普法宣讲”走进恒大小学,通过太原市博物馆讲解员讲述文物故事、解读文物保护法,让更多学生们了解文物保护知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他们心中播下文物保护的种子。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的宣讲,引导每一位师生自觉成为文物保护的宣传者与践行者。
来 源: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孙佳森
责任编辑:王 淼
校 对:辛 云
值班主任:费 煜
值班编审:刘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