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无疆|拒报清北引争议 板子应该打向谁

更新时间:2025-07-10 18:03:00

赵志疆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高三班主任因三名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未填报清华和北大,激愤之下解散了微信群,由此引发热议。

7月7日晚,瑞昌市第一中学发布情况说明,证实网帖内容属实,并称涉事教师“对学生填报志愿发表不当言语”,已经做出深刻检讨,并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三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网帖中发布的几张聊天截图显示,在2025年高考中,瑞昌市第一中学3名学生包揽了年级理科前3名,但在填报志愿时,他们没有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填报清华和北大,而是选择其他高校的热门专业。该老师痛斥学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表示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同时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

仅从字面意思来看,涉事老师并没有口出恶言。不过,那些裹挟着情绪的吐槽,却令人大跌眼镜——在志愿填报这种人生重大抉择面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错,难道要求他们放弃自我选择,以老师和家长为中心吗?实际上,学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是好事,这也是教育成功的表现,但这个老师却将此当成失败,不得不说,这种“失败观”真的很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涉事老师在痛斥3名学生之余,多次提及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与帮助,并因此觉得“对不住所有为班级付出的领导和老师”。而那个被解散的微信聊天群,名字就叫做“清北团队合作群”。由此不难看出,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冲刺清北,是该学校的一种集体行为。涉事老师因学生拒报清北而情绪失控,固然可能有错失奖励的刺激,但也未尝不是基于一种朴素的集体观念——领导和同事厚望之下,与清北失之交臂,不免令人倍感失落。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完全是个人自由,人生的路需要他们自己走。对于涉事老师来说,尽管情绪失控可能掺杂着利益因素,但言语之间表达的集体荣誉感显而易见。表面上看,此次事件是一种师生冲突。更深一层探究,其中暴露出的是学校“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学生坚持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在此事引发争议后光速切割,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涉事老师,这样合适吗?如果学校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河南日报评论

相关推荐